202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10月20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参与了九游体育这场年度盛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特斯法耶·阿贝拉和莱特·格布雷西拉西耶分别以2小时06分23秒和2小时22分45秒的成绩夺得男女组冠军,延续了该国在长跑项目上的统治地位。
赛事规模创纪录,组织工作获赞誉
本届北京马拉松是九游体育官网自1981年创办以来的第43届赛事,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届,组委会首次采用分区分时段起跑的方式,有效缓解了起跑阶段的拥挤问题,赛道沿用经典路线,从天安门广场出发,途经西长安街、昆玉河、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地标,最终抵达终点奥林匹克中心区,沿途吸引了数十万市民围观助威,气氛热烈。
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:“今年我们特别加强了医疗保障和环保措施,全程设置15个医疗站、40辆救护车,并首次实现赛事垃圾零废弃目标。”国际田联代表也对赛事组织给予高度评价,称其为“亚洲马拉松标杆”。
非洲军团表现强势,中国选手突破自我
男子组比赛中,特斯法耶·阿贝拉在30公里处突然加速甩开第一集团,最终以领先第二名肯尼亚选手1分12秒的优势夺冠,这位27岁的新星赛后表示:“北京的凉爽天气和平坦赛道帮助我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。”女子组方面,卫冕冠军莱特·格布雷西拉西耶凭借最后5公里的强力冲刺成功卫冕,将赛会纪录提高了18秒。
中国选手同样表现亮眼,34岁的老将董国建以2小时08分39秒获得男子第七名,创下中国选手近五年来的最好成绩,女子组中,00后小将张新艳首次参加全马便跑出2小时26分11秒,跻身前十名,国家田径队总教练于洪臣指出:“年轻选手的成长让我们对巴黎奥运会马拉松项目充满期待。”
科技赋能赛事,创新服务获好评
本届赛事首次启用5G+AI实时追踪系统,观众可通过手机APP查看选手的实时位置、配速等数据,组委会还联合运动品牌推出限量版碳板跑鞋回收计划,将旧鞋改造为校园跑道材料,参赛者王先生告诉记者:“从智能领物到赛道补给,每个环节都体现了科技与人文的结合。”
群众参与热度高涨,全民健身成果显著
除专业组外,赛事还设有5公里健康跑项目,吸引1.2万名业余跑者参与,65岁的退休教师刘芳连续第8年完赛,她笑着说:“马拉松让我找回年轻时的活力。”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,近三年市民定期跑步比例上升37%,与马拉松热潮形成正向循环。
商业价值持续释放,赞助金额创新高
据官方数据,本届赛事吸引22家赞助商,总金额达2.3亿元,较去年增长15%,运动饮料品牌“劲能”市场总监透露:“通过与北马合作,我们的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40%。”经济学家认为,马拉松经济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。
花絮:温情瞬间点亮赛场
赛道上的感人故事同样令人动容,视障选手李伟在陪跑员协助下以4小时12分完成比赛;来自汶川的“轮椅跑团”用双手“跑”完全程;还有选手装扮成航天员、京剧人物等造型,为赛事增添趣味。
随着最后一名选手在关门时间内跨过终点线,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画上圆满句号,组委会宣布,下一届赛事将首次增设“碳中和”组别,进一步推动绿色办赛理念,这场融合竞技、科技与人文的盛会,不仅展现了马拉松运动的魅力,更成为展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窗口。